第三十章 “作死”的未来-《唐朝工科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未来的五到十年,技术上的升级将不会再是“质变”,而且疯狂地堆量。而这个量,此时此刻,在武汉“体制”中的英杰,都是有着清晰的预估。这个估值……没有上限!

    到了这个地步,原本不情愿掏哪怕一个铜板给底层做“福利”的奸商,也会掏一点钱出来。而这个举动,并非是畏惧泥腿子们的暴力,仅仅是因为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,需要更多的劳动力。

    “福利”的形式,毫无疑问,将会和“多子多福”挂钩。此时,即便张德于心不忍想要略作阻挡,也不过是让自己变成那个螳臂当车的螳螂。

    精英们的手法粗暴且高效,至于底层会被何种“道德”包装起来裹挟,这也不是张德可以猜测的。

    唐朝人为了挖掘利润掠夺利益,开的脑洞出乎想象。

    “现在紧缺的,一是煤,二是铁矿。”

    放眼整个贞观朝,大概也就只有汉阳钢铁厂的车间主任能够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。

    似石城钢铁厂,根本不用担心缺煤少铁。技术条件决定了消耗的速度没那么夸张。

    “所以采矿的设备、手段,还要再提高,运力同样要提高。矿山出来的板轨,可以改成承载能力更大的。要是将来有条件把三胀机做成牵引动力源,这马拉人拽的气力,就能省下不少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一众技术狗都是连连点头,发展的路线是早就规划好的。在他们青少年时代,就开过脑洞,想过把斯特林发动机做成“通用”发动机,飞天遁地无所不能。

    实际上临漳山的实验室,名字就叫“通用”。这次攒出来的三胀机,名头就是“通用动力”,这帮技术狗的野心,一眼可知。

    在技术上的脑洞,内厂同样不缺少,这也是为什么临漳山的“教书匠”们会找上内厂一起干。汊川县有一个毗邻汉水的车床工坊,期间安装了一台永兴象机升级版,内厂有个牲口开了一个小小的脑洞。

    它以永兴象机为动力源,配合水力车床,然后通过传动装置,在终端安装铣刀。这是相当复杂的一套设备,玩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,但是,这的的确确就是一套外旋风铣床。

    尽管它谈不上什么精度,也只能加工木棍,但一根木棍在经过脑洞的冲洗之后,它就成了一根木质的蜗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