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六章 玄冥牢笼 一战功成(下)-《为龙之道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二者各有优缺点,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,因地制宜则可。

    云龙的这套法阵没什么玄妙,说穿了,就是用自己的天生神通,配合龙族法术,又参入了一些魔道法术,才创出的法阵,真正玄妙的是将这几种法术融合的手段。云龙乃是九天神龙与深海黑龙交合而生,体内天生蕴含两种高等神龙血脉,随着修为的进步和血脉的觉醒。血脉中传承的龙族天赋神通被一点点的开发出来,这“玄冥封天”就是以自身的黑龙神通练就。

    深海黑龙,在上古时期又被称为玄冥真龙,乃是继承了盘古龙神的死寂、冰寒神通,与那十二祖巫之中的玄冥祖巫类似,天生具有大神通,能操纵幽冥、冰寒之力量,所以杀气很重,又兼身披玄黑色鳞甲、喜居于深海冰层,故而得名深海黑龙。

    深海黑龙血脉中传承的力量被开发出来后,游龙子便发觉,他修炼魔道、鬼道法术都容易了很多,仿佛自己的身体特别契合这一类功法一般。圣灵树传承的魔道、鬼道功法何其之多,云龙将其都扔给本尊,让它分析出对自己有用、修炼起来又不冲突的功法,然后将其汇总,供本尊和几个分身修炼。

    以本尊恐怖的计算速度和分析力,大概用了一年就将其完成,总结出了一本《玄冥录》,里面记载着它所知道的各种能够修炼的法术、功法、阵法、法宝......数量级多,差不多有上千种够云龙修炼一万年了。因此,云龙在之前才会收取常云秋的十八神魔、因为它能够通过功法炼化并使用它们。

    这个游龙子分身乃是人龙之体,体内也蕴含了一半的云龙血脉,自然能够修炼《玄冥录》,“玄冥封天”便是招引天地间的玄冥水力、幽冥煞气,对敌人造成封锁;再以用神通重新炼制过的十八神魔分化出无数不死魔魂,不断骚扰敌人,并且不断积蓄力量,越打越强,使敌人无法分心;最后再以“封天锁地诀”的原理,以极其稀薄的一丝混沌之力混入玄冥水力和幽冥煞气中,将二者结合,形成一个坚固的“玄冥牢笼”,困住敌人。

    凭借“封天锁地诀”的厉害,里面的人哪怕是天仙级高手,在云龙不出手镇压的情况下,也要费上一天一夜的工夫才能够凭着高一等级的修为打破屏障,脱身而去,要是同等级或者以下的修真者,只要手中没有超绝法宝、不是身怀绝世功法,在没有将构成“玄冥牢笼”的混沌之力、玄冥水力、幽冥煞气消耗干净前,是别想脱身了。而这三种力量,却都是可以通过玄冥牢笼吸收各自的力量,弥补消耗。

    并且,这“玄冥牢笼”还有着缩小空间之妙,牢笼缩小,里面的物体也会相应缩小,所以可以将“玄冥牢笼”化为一颗黑色圆珠,便于随身携带。

    云龙见剑无尘三人没有激烈反抗,反而小心翼翼,暗道:“机会来也。”于是不再犹豫,全力使出了“封天锁地诀”,口中吐出一个个古老的龙族咒语,手势不断变换,最后向前方狠狠一压!一缕淡灰色的混沌之气破空而来,落在黑云上,顿时引起了激烈的变化。

    黑云和黑雾犹如被泼了热油的冷水一般,发出了噼里啪啦的气泡爆破声,肉眼可见的一个个黑灰色气泡从其中飞起,里面一股股黑色烟雾不断缭绕,随后浊者下沉、清者上轻,再分开到极限后,又再次向中间合拢,如同将开天辟地、天地闭合都演化了一遍。在气泡之中的“天地”合拢后,气泡也“啪”的一声炸裂,只留下一团极其沉凝,充满束缚、压制之力的黑色气团。

    无数这样的气团升起、炸裂,留下一团团越积越多的黑色气团。终于,当黑色气团积累到一定地步时,突然化为一道巨型薄膜,将黑云、黑雾、剑无尘三人统统包裹进去。在里面的剑无尘三人道心一颤,都产生了一种大祸临头、灭顶之灾的感觉,再也顾不得保存实力、互相猜疑,是出了最强的手段,飞天夜叉、紫日极火、碎空剑气纷纷撞在“玄冥牢笼”内壁上,却只能打出一片片涟漪,造不成决定性的破坏。

    云龙见三人拼命,不由得摇了摇头,叹息道:“若不是你们互不信任、又对自己太过自信,一直拖到我将‘玄冥牢笼’准备好,直到大祸临头才想起来补救。可惜,已经晚了。不过,我也不会杀了你们,或者折磨你们,只是要你们在这里呆上几天,等我大宋赢了这一仗,就可以让你们的门派来赎人了。一个长老、两个门主,恐怕能值不少钱吧。”

    当然,有着“玄冥牢笼”的隔膜,云龙的话是传不到他们的耳中的,否则若是要他们听到,非要羞愧的自杀不可,毕竟,三人打一人,还被他人所擒,这实在太丢脸了。这种“战绩”要是传出去,他们的门派非要逼得他们辞去所有职务,闭门思过不可。

    云龙当然不会真的这么做,他也只不过是随口一说而已。那青治道人到无所谓,反正已经得罪的很了,云龙从他看向自己时,眼中的怨毒之色,就能看出,这人已经对自己怨恨已深,已经无法调和。这种人,还是回去叫本尊为他下个灵魂禁制,控制住为好,以免他日后报复,

    为了避免与茅山冲突,杀是不可能的,不过为了一劳永逸,还是不免要使用灵魂禁止这种极端手段。云龙也是不得已,打蛇不死随棍上,这种事情云龙多年来遇到过不少了,也早就领悟到其中的道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