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章 大争之世的序幕缓缓拉开-《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,方知是水浒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行军事之前最基本的道理,对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都有透彻了解,作战才不会失败。

    赵柽不相信朝上能做决断的那些相公,包括道君皇帝本人都不知道这句话,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奸臣是奸臣,权臣是权臣,昏君是昏君,这和见识眼光不能完全勾连到一处,可能有关系,但不是全部。

    那为什么还要联金伐辽?就是对自家的军事力量太过高估了!

    陇右之战打出不少信心,女真两万破辽国七十万,又增加了许多信心,吐蕃西夏畏缩不前更增加了信心。

    感觉辽国眼下就是纸糊的一样,轻轻一推就会倒下,至于金国强大不强大,眼下看不重要,又不是同金国开战,只要能收复燕云十六州,那金国顶多就是又一个强盛时的大辽罢了。

    道君皇帝和相公们,大抵便是此种想法。

    赵柽心底轻叹,道:“爹爹,既敲定此事,岂不是要与金国来往通信?只是那金国与我大宋并不接壤,又如何与那边商定此事?”

    道君皇帝道:“二哥儿,你问得好,所以朕和相公们的意思是走海路,先在辽东登岸,联络对方,若是金国同意结盟,便定下时间,日后在海上详细商谈。”

    赵柽道:“却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。”

    道君皇帝道:“朝上虽有臣子反对,总是不懂兵事,徒增笑耳。”

    赵柽道:“爹爹圣明。”

    道君皇帝道:“二哥儿,可是此事虽然定下,但那李良嗣亦说了,金人性直,看中表面,前去联络不可轻视,派去的人不但需得文武兼备让对方重视,更是得有一定的份量!”

    赵柽闻言默默不语,李良嗣果然好口才,不枉自家在童贯府前说的那一遭话语。

    见赵柽不语,道君皇帝亦不做恼,只是继续道:“朕思来想去,文武兼备的臣子不少,但这份量极重的……却是没有几个了。”

    赵柽道:“爹爹所言极是,这种事必然要与金国高官接触,甚至……看到金国皇帝亦不好说。”

    道君皇帝瞅瞅他,慢慢道:“我曾观金国朝堂消息,大抵宗室掌权,朝下带兵者不是金国皇帝的兄弟,便是皇子。”

    赵柽不语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