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肯定没问题!” 张光昌指指铜柱,“锈太少,而且只有干燥环境下与空气长期氧化形成的釉锈,却没有贴骨锈和浮锈,这明显不符合常理。所以绝非只靠烤铜防锈(冷却褪火形成氧化铜保护层)就能达到的…… 同时也说明分子结构极其稳定……再看颜色,黄中显绿,底色发灰,这是典型的浅镍铜合金发色特征……” 就说放了好几百年,这东西怎么还这么亮? 因为镍铜合金最大的特点就是防锈。 哈哈……大点、难铸算什么,这才是真正的奇迹。 何安邦的两只眼睛直放光“取样了没有?” “取了!” “试验数据呢?” 李定安没说话。 发现山洞当晚,他就被看了起来,连实验室的门都进不去,做毛线的实验? “那你怎么不讲?” “你都准备撤项了,还讲什么讲……” 刚说到一半,迎上成司长的目光,李定安忙笑了笑“材料组准备申报资料时,我让他们做了重点备注……” 何安邦气的想咬牙你怂什么怂,继续怼呀? 成司长也想咬牙他到现在,都还不知道材料长什么样,总共有几页? “还有什么发现?” “还未发掘,暂时没什么发现,只有几点推断!” “讲一讲!” “我推测,与同时期相比,这根铜柱的冶金技术要先进很多,原因在于温度锰铜的熔点在一千二左右,但只是熔点,实际冶炼时的炉温需要更高,至少要达到一千四到一千五。但木炭最高温度只能达到八百左右,优质煤炭最高温度只有一千二……” 对啊? 王永谦皱着眉头“那是拿什么炼的?” 李定安想了想“我怀疑是焦炭……但最早的炼焦纪录,记载于明崇祯时期成书的《物理小识》中煤则各处产之,臭者烧熔而闭之为石,再凿而入炉为礁(焦),可五日不绝火,煎矿煮石,殊为省力……” 等于你把中国的炼焦历史记录又提前了三百年,是这个意思吧? 那时候的欧州,才刚刚开始用煤炭炼铁。 成司长叹气“继续!” “其次,高炉设计同样先进,如果是单管,不管风囊有几个,只能从一面进风,继而导致炉内氧气不均,焦炭燃烧不充分,同样达不到所需温度……所以我怀疑,冶铜高炉应该应用了双管鼓风技术,甚至是多管……” 这是初、高中的物化知识,基本都懂。 所以,越想就觉得李定安说的这种可能性极大…… “有没有相关的历史记录,最早是哪一部?” “有,明代宋应星编纂的《天工开物》!” 铜柱铸造于1320年之前……《天工开物》1637年成书。 成司长愕然等于你又把冶金多管鼓风技术的历史记录提前了三百年? “国外呢?” “大概1720年左右,英国引进炼焦技术,具体从哪引进的不知道,但随后就发明了双管鼓风式高炉……” 众人久久无言。 一根铜柱,打破了三项历史纪录? 而之前,所有人都以为这里只是处风水型遗址够稀奇,够罕见,价值够高,如果考实,能填补好几项历史文化空白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