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9章 良品坊-《直播鉴宝,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?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发现那只高仿杯的秘密之后,李定安就请舒静好帮忙,让她在故宫和国博和资料库中搜索相关资料。两天了没有回信,他还以为舒静好没有查到。

    这会再看,文件后缀有“jdp的字样”,估计没电子档,只有纸质档案,所以舒静好只能拍照片。

    不过能找到就不错了……

    李定安输入了密码,本以为文件不小,但几乎是“唰”的一下,就传输完成了。

    嗯,怎么只有几张?

    不应该啊……何安邦说的很清楚当时的镜瓷,申报的可是部级项目……就算不用车拉,几百页的资料还是有的吧?

    狐疑着,他又点开了手机,当看到第一份文件上的名字,李定安恍然大悟镜瓷项目发起人申报人,以及项目负责人,都是林子良?

    他还真知道这位原故宫博物院宫廷瓷器研究所的所长,古瓷保护与修复技术方面的学科带头人,还是当时由文物局牵头成立的中国文物学会的副会长。

    他风光的时候,何安邦还只是国博文保院的小组长,刚评副高。吕本之还在南京博物馆研究明瓷,马献明还是故宫的副研究员,杨丽川还在沪上国画院。

    噢,对……马献明的老师,已退休的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叔才,当时还只是林子良的副手。

    而当时的林子良,才将将三十出头。

    但很可惜,后面因为涉嫌贪污、受贿、学术造假、利益输送,林子良不但被双开,还被判了刑。好像又过了半年还是一年,就自杀了。

    不过李定安还真不知道镜瓷项目是他申请立项并负责的,而且还涉及学术造假和利益输送。

    怪不得找不到相关文件,十有**是当初办案的时候被有关部门搜走了……

    除了项目申报文件,还有部委纪监委的双开通告、法院的判决文书,以及之后他自杀的案情通报。

    除此外,还有几篇论文,全是古瓷保护与修复相关,李定安还在上面找到了陈叔才和马献明的名字。

    陈叔才是其中一篇的第二作者,马献明则排最后……中间还夹着三个名字,所以纯属是打酱油。

    再看内容浅论变色釉瓷的光学原理。

    看似是浅论,其实题目很大,内容包括各种釉瓷的基釉构成、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具体成份及着色比例。

    以及工艺处理、不同温度下的物理并化学变化,及成品在不同光源下的呈色。

    而论文最后,又提到了变色釉的反射……李定安一眼就知道,这已经涉及到镜瓷的成项了。

    不过只是浅浅的推导了一下,都还没有形成成体系的理论。

    再看时间也能对得上,就是镜瓷项目申报的前几个月……应该就是这之后,林子良申请的课题。

    可惜,研究了三年,不但没研究出个结果来,连人都没了。

    暗暗感慨着,李定安又往后翻。越往后时间越早,最早的一篇据今已有十六年,应该是林子良刚到故宫时写的。

    当看到具体内容时,他不由的眯起了眼睛古瓷釉面修复之三,弱酸洗碱釉,弱碱洗酸釉……

    普通的学者乍一看,这是什么鬼理论,你这是修复还是破坏?

    这么反着来,再好的东西也能洗成一团浆糊。

    但李定安前两天才研究过完全可行,不过还要加其他东西,比如弱酸还要加小苏打再中和一下,洗过后立即要用核桃油保色。

    换种说法,缉私局的那只青花盘,就是用这种方法做旧的。

    好家伙,那伙人十有**就是从这里学到的,问题是别说国博,即便是林子良任职过所长的故宫,竟然也没有相关的成熟技术?

    吕本之肯定不知道,等他调到故宫,已经是七年之后了。

    马献明应该知道一点,即便他不知道,他老师陈叔才给林子良做过好长一段时间的副手,想必了解过。

    李定安想了想,直接打了过去。

    “林所长的酸碱瓷釉修复技术?我当然知道……不是没人用,而是不完善,压根用不了我记得很清楚,当时林所长做实验的时候,泡费了的实验瓷整车整车的往外拉……”

    李定安又试探着问“他就没试着往里添点东西?”

    “怎么没试过各种矿物盐,各种氧化金属,以及各种动植物油……但要么是配出来的药液不起作用,要么是腐蚀度太强……所以,最后就放弃了……”

    加盐……加碱……加油……啧啧,就差一步而已,怎么就放弃了?

    “那镜光瓷呢?”

    “倒是有点成果……但之后的事情你应该也听说了刚有点头绪,他就出事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嗯,那怎么没有相关的档案和学术资料?”

    “废话,他出事就是因为这个涉嫌向国外出售核心科研成果,有关部门当然要收缴封存所有的资料,包括已发表的论文也全部撤刊……

    后面倒是还给了部里,不过部里没给故宫,而是给了轻工业陶瓷研究院和江西古瓷艺术中心……这才有了复原的天目盏技术,以及汉光瓷……”
    第(2/3)页